動態(tài)與觀點

著作權侵權訴訟中合法來源抗辯的認定規(guī)則

2021-10-18
瀏覽量
6490

  著作權法中的合法來源抗辯制度一般適用于流通領域,目的在于通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維護市場交易安全和效率。筆者認為,被訴侵權人提出合法來源抗辯主張,應圍繞3個方面進行司法審查:主體方面一般為復制品發(fā)行者,以出售或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復制品;客觀方面復制品的來源合法,交易鏈條清晰;主觀方面被訴侵權人為善意,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侵犯著作權。筆者以一案例進行論證。

  天海公司是“花型圖案A0342”的著作權人,其主張鎧琪公司、禾順公司生產、銷售的連衣裙蕾絲布料花型與涉案作品相同,訴請法院判令鎧琪公司、禾順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30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鎧琪公司未經許可,發(fā)行涉案作品,侵犯天海公司對涉案作品享有的發(fā)行權,應承擔停止侵權的民事責任?;ㄐ蛨D案使用在蕾絲布料上不具有顯著的可辨別性,在未與作品或天海公司授權生產的產品進行比對的情況下,鎧琪公司、禾順公司難以注意到蕾絲布料所涉的著作權侵權風險亦屬正?!,F(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實鎧琪公司、禾順公司知道或應當知道蕾絲布料是侵犯天海公司著作權利的復制品,其主觀無過錯。鎧琪公司、禾順公司合法來源抗辯成立。天海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由于鎧琪公司的行為屬于發(fā)行行為,其購買蕾絲布料時主觀上具有善意,且在得知侵權行為時已停止侵權,其合法來源抗辯成立。二審法院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首先,主體要件:復制品的發(fā)行者。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發(fā)行是指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作品復制件通過出售或贈與的方式實現(xiàn)所有權轉移,因此發(fā)行屬于流通行為。著作權法上的復制是指通過某種方式將作品固定在有形物質載體上,形成作品的一份或多份有形復制件。該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被訴侵權人是復制品的發(fā)行者還是復制者。天海公司認為鎧琪公司委托禾順公司使用印有涉案花型圖案的蕾絲布料生產服裝,是復制品的復制者,不能主張合法來源抗辯。法院認為鎧琪公司、禾順公司僅是蕾絲布料的購買者、使用者,而非復制者。鎧琪公司銷售服裝,使不特定公眾購買服裝時獲取了涉案作品的復制件,屬于發(fā)行權所控制的發(fā)行行為。鎧琪公司作為復制件的發(fā)行者,是合法來源抗辯的適格主體。

  其次,客觀要件:復制品來源合法。復制品來源合法能否成立可以綜合以下因素判斷認定:其一,經營主體合法。交易主體應當是依法設立的經營主體,能夠獨立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責任。其二,經營場所合法。線上或者線下交易,均應在公開市場或合法設立的互聯(lián)網平臺上進行。在展會貿易、批發(fā)市場、零售主體商鋪、網購平臺等場景下交易,可以認定屬正常的商業(yè)交易方式。其三,交易行為合法。交易行為應當合法,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銷售單據(jù)、收款憑證、發(fā)票等票證,應當能夠證明交易行為真實發(fā)生,以及獲得復制品的價格合理。該案中,鎧琪公司、禾順公司取得蕾絲布料合法,交易鏈條清晰,被訴侵權復制品來源合法。

  最后,主觀要件:善意即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由于主觀要件的判斷需依據(jù)被訴侵權人的客觀表現(xiàn),法院可以結合權利人的舉證以及被訴侵權人客觀表現(xiàn)等情況,綜合判斷其主觀是否為善意。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被訴侵權人主觀非善意:其一,重復或多次侵權;其二,作品知名度較高;其三,被訴侵權人與權利人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該案中,鎧琪公司以正常的買賣方式取得蕾絲布料,支付的對價合理,符合市場正常的交易慣例,其主觀上難謂惡意或存在過錯。天海公司也未能提交證據(jù)證明鎧琪公司、禾順公司存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蕾絲布料侵權的情形。綜上,法院認定鎧琪公司、禾順公司主觀為善意。

   綜合上述論證,該案的合法來源抗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法院應當依法認定其抗辯成立,鎧琪公司、禾順公司不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